內容詳情
2026中國重慶無人機培訓產業博覽會10月16日舉辦
主辦單位: 中國重慶高新技術與先進智造工業博覽會組委會
承辦單位:重慶中博展覽有限公司
展會背景:
低空經濟及無人機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積極推進無人機在農林植保、物流運輸、環境監測、能源測繪、低空旅游、防災救災、應急消防救援、電力巡線、警航軍需等多領域的創新應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無人機產業發展新動能、新機遇。
低空經濟與無人機產業爆發式增長催生巨大人才缺口。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無人機等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化培訓市場增長,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培訓行業的國際化程度也會不斷提高。這將為培訓機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挑戰。博覽會將國內外知名培訓機構、領先的培訓產品、創新技術、解決方案和咨詢供應商、優質講師聚集在一起,實現渠道的多元化、傳播的最大化,為培訓行業開拓新賽道,探索商業新模式提供資源載體,為培訓行業上下游助力賦能。
隨著自主性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人才儲備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當前無人機行業的培訓體系急需升級,從傳統的飛行操作培訓,轉向數據解讀、系統管理、業務問題解決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對于未來人才需求, AI將成為操作員的得力助手,承擔基礎性、重復性工作,而人類操作員則聚焦于復雜問題的分析與決策。人類的核心優勢在于深度思考能力——能夠精準界定問題、分析邊界并制定解決方案,這是AI無法替代的,這要求行業構建更全面的人才培育體系,不僅要提供專業培訓,還要搭建完善的支持機制,同時向市場普及無人機技術的能力邊界與價值空間。 產品開發的核心原則是降低使用門檻,無需用戶過度思考,但同時必須通過教育引導,讓市場充分理解技術的價值,才能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當前,無人機行業正處于從技術驅動向價值驅動轉型的關鍵階段,AI與自主性技術的突破正在重塑行業生態與人才需求。盡管在監管適配、信任建設與人才儲備等方面仍面臨挑戰,但無人機技術對各行業的變革潛力已日益凸顯,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無人機操作高度依賴具備精湛實操技能的專業飛行員,飛行技術是行業核心競爭力。隨著技術的迭代升級,無人機操作員的角色正發生根本性轉變,逐漸向系統管理、數據解讀與戰略規劃方向傾斜。
隨著低空經濟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無人機駕駛員、運維工程師及空域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呈指數級增長。我國無人機相關崗位缺口已突破100萬人,預計到2035年將達到300萬。無人機在物流配送、應急救援、城市巡檢、農業植保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對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無人機培訓學校通過系統的教學和實踐操作,為低空經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專業人才,離不開專業無人機駕駛員的操作。
通過專業培訓培養合格的無人機操控員,滿足市場對無人機專業人才的需求。在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無人機培訓成為了保障各行業無人機應用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石,為低空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安全保障:筑牢低空經濟飛行防線,飛行安全是無人機應用的重中之重。無人機培訓強調飛行安全的重要性,通過專業的培訓和考試,讓無人機駕駛員掌握更加專業的飛行技能和知識,提高飛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這不僅減少了飛行事故的發生,還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無人機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飛行環境也日益復雜。例如,在物流配送領域,無人機需要在城市低空環境中飛行,面臨著高樓大廈、電線電纜等障礙物,以及與其他飛行器的共存問題。通過專業的無人機培訓,駕駛員能夠熟悉飛行規則和操作規范,有效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確保飛行安全。眾多無人機參展企業展示其在飛行安全保障方面的技術和產品,而無人機培訓則是將這些技術和安全理念傳遞給駕駛員的重要途徑。
無人機培訓不僅培養了駕駛員的操作技能,還促進了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學員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會接觸到無人機的基本操作,還會了解到最新的技術動態和應用前景。這種知識的傳播和交流有助于激發學員的創新思維,推動無人機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
無人機飛行控制、人工智能、5G集群協同等前沿技術成為焦點,如高精度導航系統(厘米級定位)、無人機集群技術(大規模物流與救援)等。無人機培訓可以將這些新技術融入到教學內容中,讓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最新的技術手段,為低空經濟產業的升級提供技術支持。學員在學習無人機集群技術時,可以了解到如何通過智能算法實現多架無人機的協同作業,從而提高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的效率。所有商用無人機操作員必須持有經認證的培訓機構頒發的執照。與此同時,深圳、上海等20余個城市已推出低空經濟人才專項補貼,最高給予從業者30萬元安家補助,以加速人才集聚。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使得無人機培訓成為行業規范化的重要基石。
無人機培訓作為連接政策與產業的橋梁,通過規范培訓流程和標準,讓學員了解并遵守相關法規和標準,有助于推動低空經濟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學員會學習到無人機的適航標準、飛行規則等內容,從而在實際操作中嚴格遵守相關規定,避免違規飛行行為的發生。這不僅有利于保障飛行安全,也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
培訓體系標準化與產教融合加速,課程體系標準化開發覆蓋無人機操控、空域管理、AI數據分析的模塊化課程,并納入職業教育認證體系。實訓場景實戰化:企業開放真實作業場景(如電力巡檢、災害救援等)作為教學基地,實現“畢業即上崗”,資格認證國際化:推動中國無人機執照與FAA、EASA互認,助力人才全球流動。
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紛紛引入中國無人機解決方案,配套的培訓服務已成為企業出海的關鍵競爭力。目前已有多家無人機相關企業在國內國外開展無人機培訓及應用服務。中國無人機培訓標準的輸出,將成為低空經濟全球化布局的核心競爭力。目前,中國無人機占全球80%市場份額,培訓體系的國際化將進一步鞏固這一優勢.
在百萬無人機操控員計劃的大背景下,培訓基地憑借其強大的機構實力、獨特的培訓特色和優勢、顯著的培訓成果以及完善的就業保障,成為了眾多學員學習無人機操控技能的首選之地。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領域的持續拓展,無人機操控員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培訓基地秉承“專業、創新、務實、高效”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培訓質量和服務水平,為無人機行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推動無人機行業的蓬勃發展。
展覽日程和地點:
時間2026年10月16-18日 地點重慶悅來國際博覽中心
布展時間:2026年10月14-15日 8:30-22:00
展覽時間:2026年10月16--18日9:00-17:30
撤展時間:2026年10月18日 下午17:30
參展費用:
標準展位:(3m×3m)=9平米,國內:11800元/個,國外:1800美元/個
特裝空場地(36平米起租),國內:1180元/平米,國外:180美元/平米
展覽內容:
無人機培訓、工業類無人機、警用UAV、農業植保無人機、海事無人機、消防無人機、測繪無人機、邊防巡邏無人機、水利無人機、電力巡檢無人機、救災無人機、氣象無人機、林業無人機、物流無人機、通訊無人機、交通無人機、搜救無人機、漁業無人機、無人直升機等無人機培訓學校和機構;
消費類無人機、航拍無人機、快遞無人機、多旋翼無人機、單旋翼無人機、航模、競速無人機等培訓學校和機構;
無人機系統類、微型無人機、無人潛航器、無人船、無人車、無人飛行器、無人駕駛等培訓學校和機構;
無人機運行維護工程師、無人系統空域管理人才的培訓學校和機構。
STEM教育培訓、Scratch少兒編程、機器人編程、Python或C++語言編程、創客教育及課程培訓:機器人教育及課程、機器人教育加盟、兒童編程教育、3D打印設備及應用、VR/AR教育、實驗室創客課程、創客教具類產品、創客空間設計、3D創客教室、可編程機器人、積木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競賽類機器人、幼教機器人、智能陪護機器人、親子機器人、玩具機器人、AI智能機器人、生活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展、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機器視覺、教育機器人、醫療機器人、餐飲機器人、清潔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植保機器人、消防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展、商務機器人、巡邏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等培訓學校和機構。
企業管理咨詢培訓、AI數字化、科技產品、消防技能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無人機培訓、機器人培訓、機械培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跨部門協作與溝通培訓、心理健康與壓力培訓等機構和學校
觀眾邀請:
航空航天無人機低空經濟相關的企業、公司、廠礦、媒體、基地、實驗室、場館、機構等從業人員,各地教育主管單位、航空院校、學校航空專業、中小學校的相關專家、學者、校長、科技教師、無人機愛好者、學生和家長。
數據資源:公司多年的沉淀,建立了優質專業買家數據庫,根據參展產品的特性、地域特色以及展商的需求,數據庫將精準定位,一對一定向邀約、匹配對口采購商、代理商等,通過同類型展會上發放邀請函和門票,為參展商擴展銷售渠道。
高端專家及社團資源:政府、航空航天以及無人機頭部企業、行業協會、企業主聯盟、經濟聯合會、國內外商協會、社區聯盟等資源對接、媒體專訪對接、采購對接、專家對接、考察對接、融資對接、評定對接、產品定位咨詢、市場銷售咨詢等精準服務。
重點邀請航空航天行業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和下屬單位裝備部門、管理部門及所屬各單位、科研院所的主要負責人。
重點邀請消防、邊防、海防、交通、鐵道、航空、航天、空管、機場、港口、地震、氣象、海洋、防汛、抗旱、森林、環境、郵政、電信、金融、保險、醫療、司法、電力、海關、院校、科研機構、重點關聯企業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
重點邀請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廣東、云南、天津、重慶、甘肅、陜西、四川、貴州及其他省市區航空航天企業。
重點邀請各大院校、職業學校、科研院所、社會團體、商會協會等單位。
教育廳(局)組織在校大中小學學生和家長參觀學習。
宣傳方式:展前預熱,展中采訪,展后跟蹤報道;
通過網絡媒體、專業網站、自媒體、新媒體、融媒體、微信微博、新聞發布會、開幕式等在行業專業領域平臺進行展會宣傳。
多渠道推廣:百度、新華網、鳳凰、新浪、搜狐、今日頭條等200家網絡媒體;優酷、愛奇藝、騰訊、抖音等網絡視頻;微信公眾平臺等自媒體。
組委會在展會前期將分別在有影響力的媒體上發布新聞通稿和硬性廣告宣傳。
微信微博和自媒體、新媒體:今日頭條、百度、網易、鳳凰、搜狐、新浪、騰訊、封面新聞、上游新聞、豆瓣、簡書、知乎、一點資訊等百余家微信公眾號大力宣傳。
博覽會組委會聯系方式:
重慶中博展覽有限公司
聯系人:馮老師
手機和微信號:15923519466